第二十六章 考前准备(上)-《明帝国的崛起》


    第(2/3)页

    刘公进被说着心思,尴尬的笑一笑。

    现在,他们和四老爷闹翻,不重新找个靠山如何在乡中立足?貌似张昭就很合适啊!

    …

    …

    清晨时分,带着层层凉意的秋雨停歇。天空中晨曦展露。

    张昭睡足而醒,神清气爽。刘大户、方差役的事情妥善解决。他心情不错。早饭后,张昭在南城客栈借了纸笔,写了一封请假条,委托返回青龙镇的两名车夫带回去给董朗,请他帮忙向余夫子递交请假条。

    因张昭所卖的新式染料配方的缘故,董朗家的布店在青龙镇附近很知名。马车夫们不会找不到地方。

    张昭并不打算在此时返回青龙镇明理书院。

    他昨晚已经想的很明白,无论是从个人计划的角度,还是从未来安全的角度,他必须在今年拿下生员功名。而在明理书院苦读,是没有用的。

    自乡中事情处理完,他到青龙镇上“潜心”读书数日。实话说,越读经书越没信心。而且,余夫子私下里断言,今年明理书院的八个童生,没有一个有中秀才的水平。

    换言之,按照正常的流程备考,他八成是考不中的!这不以他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所以,他想要去拜访下顺天府府学的李教谕。

    院试的时间还没定,总归是在九月或者十月份。这么短的时间里,只能是考前突击训练八股文技巧。四书五经,真的没必要再读。

    余夫子两榜进士出身,按理说时文水平很高。但是他都已经致仕,这都多少年没碰过时文?举人出身的李教谕在教学一线,只怕是反倒更厉害。

    张昭想要找李教谕请教下八股文写作技巧。然后,不知道府学里有没有押题?他想在靠前搞点“真题”来练习下。

    大大小小的科举考试,规矩基本差不多:科举重首场,首场重首题。要是能押中第一道四书题,准备好出彩的答案,那还真有大概率能考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