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天津卫的化工厂-《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第(2/3)页

    “这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原料提供没有问题时的产量。实际上原料的供应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隔壁的精盐厂只能够日产5吨的原材料,需要扩厂后才能够提升产量。我们也在研究新的制碱方法,实际上如果新的制碱方法完善的话,日产40吨纯碱都不成问题。”厂长指着其中一个实验室,“那里的技术人员正在实验新方法和装置。”

    “奇也怪哉,这套装置不是刚刚投入使用,为什么急于研究新的方法和新装置?”李晋德问道。

    “因为现在的方法难以连续生产,又需浓硫酸作原料,设备腐蚀严重。产品质量不纯,原料利用不充分,价格较贵。如果用新的方法可以更加有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在原理上证明切实可行,其次要设计出一套完整耐用的设备也是一件花费时间的事情。一般而言我们在使用当前的方法进行生产的时候同时会进行新方法的研究,以追求在将来需求大增的时候增加产能。”厂长说道。

    “原来是这样。”李晋德心里在琢磨着将这里生产的纯碱转手卖到欧洲,又或者可以将需要纯碱生产的工业品拉到欧洲贩卖,到时候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抢占当地的市场。

    纯碱厂的厂长随后又带着一群人前去参观附近的精盐厂、硫酸厂。这些工厂形成了集聚效应,可以为纯碱厂提供原材料。当然它们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为了纯碱厂服务,硫酸厂生产的硫酸还可以用于其他的工厂。

    “目前硫酸厂使用的是铅室法,也就是以铅制的方形空室为主要设备。之所以要用铅室是因为潮湿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混合气体和浓度在70%以下的稀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这种方法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铅室法的硫酸浓度只有76%,而且往往含有很多杂质,用途受到限制。”

    硫酸厂的技术人员将他们带来正正方方的铅室并检查其原理,这样独特的结构让巡查的官员感到新奇。

    同时技术人员的讲解让他们抓耳挠腮,除了少数在京师大学堂化学院进修过的官员,大部分的官员其实都无法理解其中的奥秘,只能够询问原材料是什么、产成品是什么、产量如何、人员是否充足等比较直观的问题。

    复杂的原理和仪器还是交给专业的技术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来解决的好,他们只能够提供资金和人力上的支持。

    纯碱厂、硫酸厂、精盐厂以外,周围还有一些小型化工厂,除非是进到里面否则实在不知道它们是在生产什么物品。

    塘沽地区已经出现了小型的化工产业链条,这里将是一个重要的化工中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