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良、叔孙通、周昌等大臣或争或谏,刘邦就是不听,但看到太子刘盈身边跟着商山四皓以后,刘邦便断了改易太子的心思。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 改易太子的心思是断了,但对三子刘如意的爱却是未减。 刘邦担心刘如意会在他身后遭遇不测,于是闷闷不乐,甚至放声悲歌,而此时的刘如意,年仅十岁。 分封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 居顷之,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刘邦的那个年代,人们的岁数全是按虚岁计算的,也就是说,汉十二年时,刘如意虚岁也才十岁而已,而当时的汉用的是秦时的历法,以十月为岁首。 因此,刘如意当在汉三年的十月到九月间出生。 由刘如意出生的时间可以反推出,戚姬最晚当在汉二年一月至汉三年十二月间被刘邦纳入后宫。 在汉二年一月至汉三年十二月间,时为汉王的刘邦曾有一次大规模纳妾的举动。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汉二年四月,时为汉王的刘邦率领汉军及五诸侯兵合计五十六万人,攻入项羽的都城彭城,随后占领了项羽的霸王宫。 把项羽的姬妾纳入汉王的后宫,把项羽的珍宝装上汉王货车,把项羽的美酒和鲜肉拿出来宴请诸侯王和大功臣。 而戚姬的籍贯是定陶,定陶恰在项羽的西楚国个管辖范围内,由这些细节可以推测,戚姬或许就是汉王收其货宝美人中的一个,本是项羽美人的女子。 提起项羽的美人,就不得不提起虞史书中的戚姬和虞姬,有至少两大相似点。 第一,都常常不离丈夫左右,被丈夫所宠幸;第二,都是女文青,戚姬擅楚舞且会写诗,虞姬或许不会楚舞,但也会写诗。 为什么戚姬和虞姬如此相似呢?或许戚姬本是项羽所钟爱的女子,但项羽未在征讨齐王田荣时将其带在身边,于是被闯入彭城的刘邦所虏,刘邦爱戚姬的美貌和才华,纳戚姬为妾。 项羽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回彭城,但戚姬已被刘邦送回荥阳,项羽与戚姬不得相见。 其后一段时间,项羽遇到和戚姬有着几分相似的虞姬,于是纳虞姬为美人,并吸取了痛失戚姬的教训,时刻将虞姬带在身边,于是虞姬便有了史书记载中的常幸从。 简言之,戚姬是加强版虞姬,虞姬是戚姬的替代品。 垓下一战,项羽大败,只得亡归江东,但项羽放心不下虞姬,担心虞姬重复戚姬的故事,于是在垓下歌中向虞姬问了一个问题:你该怎么办?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用和诗的方式回应了项羽,但现传的和诗为五言诗,恐不是汉初的虞姬所能创作的,且不像和诗,因此,我们已经没办法准确得知虞姬回应的内容了。虽然我们没法得知虞姬回应的确切内容,但却能从史书的记载中知道项羽听完和诗之后的表现。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听完和诗,哭了,其他人也跟着项羽一起哭了。 项羽带着大家痛哭一场之后,便披挂上马,带着八百壮士,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大约虞姬是用和诗向项羽保证,她绝不会做第二个戚姬,如果她不幸被俘,她一定会以死相抗。 垓下之战以项羽的自刎身亡而告终,而在垓下惊鸿一现的虞姬却没有在史料中再次出现,很可能是被俘后自杀了。 如果虞姬没有自杀,很难解释为什么虞姬没有被汉王刘邦纳入后宫,毕竟,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就是在前夫魏王豹被杀后被刘邦纳入后宫的。 汉使曹参等击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纳后宫。 第(2/3)页